黎菲儿 http://www.rgeqoa.com 今年一过完年,感觉糟心的事就一桩接着一桩,疫情再次严重、裁员严重、各行各业都严重不景气……。 那么疫情已持续三年,为什么到了今年会对经济影响这么大? 总结一下,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: 1.疫情。 自2020年武汉第一次爆发大规模疫情以来,今年的上海疫情属于规模第二大的。迄今为止持续了近两个月都还没有恢复正常,不仅给上海,也给全国的经济造成了很大的影响。 疫情反复近两年多,给旅游业、餐饮业、甚至还有制造业都造成了巨大冲击。 中国人虽然有储蓄的习惯,但经历两年多的疫情折腾以后,手里的存款已经被消耗大半,不得不减少消费,由此导致相关行业下滑,比如美的裁员50%,就是因为家电行业消费剧减导致。而裁员又会进一步加大消费的萎缩。 2.房地产行业发展触顶。 经过近30年的高速增长,房地产业发展已到达顶峰。全国房产空置率达到高位,以及2021年开始的多家大型房企暴雷,都是明显的征兆。 另外,房地产行业的下滑,还导致相关产业同时下滑。所以,今年起房地产业以及相关行业都出现了大面积的裁员。 3.互联网行业发展触顶。 经过近20年的高速增长,在现有生态模式下的互联网行业发展也已到达顶峰。2021年互联网行业向社区团购方向发展已是强弩之末,最后被国家按倒,是因为已经影响到了底层劳动人民的生计。 另外,互联网行业中很多泡沫化的板块到了今年也难以为继。 两个因素叠加导致互联网行业出现大面积裁员。 4.实体行业受到极大冲击 自从有了网络购物,实体行业就江河日下。很多实体店老板都不得不关门,改行跑起了快递、外卖还有网约车等互联网相关行业。 网络购物虽然能让消费者买到更便宜的商品,但同时也使很多中间商失去了生存的机会。所以,财富大量集中于互联网行业中的少数人手中,是建立在大量普通人收入减少的基础上的。而普通人收入减少,自然消费乏力,而与消费相关的行业的经营难度自然加大。 5.旅游业受到极大冲击。 疫情防控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给国内旅游业造成了摧毁性打击。现在大家最多的是近郊游,跨省、跨国游基本停滞,导致旅游业大量裁员。 谈到这里,说个题外话。因为这几年疫情反复,个人的收入受到很大影响,很多人都有了宁愿放开防控也要去挣钱的想法,开始对防控政策抱有意见。这种想法可以理解,但却不值得支持,为什么这么说呢? 有些人看问题,只会考虑眼前的影响以及对个人的影响,却很难从整体和长远角度分析。 试想一下,疫情放开以后,人隔三岔五地被感染,产业链受到的影响会更大,自己也同样会面临收入受影响的问题。另外,年轻人身体好或许可以扛得过去,但家里的长辈呢? 还有,疫情放开以后,国家的医疗公共支出会更大,虽然这笔钱不是自己直接花的,但间接地也与自己有关系,长远来看,还是会给自己的生活造成影响。 所以,问题要长远看、宏观看,才能明白哪种方案是最优方案。 6.外贸行业受到影响。 因疫情和俄乌战争的原因,国际贸易产业链受到影响,加上部分产业在向他国转移,导致产品出口额下滑。 另外,因中美矛盾日益突出,以后出口受到的影响可能会越来越大。 上述六个因素叠加,导致今年经济下滑非常严重。 目前,国家已出台大量纾困政策,政策见效预计还要一段时间,看下半年能否稳住。但总的来说,房地产业、旅游业这些行业恢复到以前状态是不太可能了,互联网产业除非找到新的增长点,否则要复苏也有点困难。 现在,能指望的行业首当其冲的是基建了(比如现在推进的县城建设和乡镇建设)。 对于房地产行业,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松绑的政策,看能不能挽回一些。对于制造业和服务业,国家则出台了减负政策,争取恢复到以前的状态。 至于新的经济增长点,估计是疫情相关行业、新能源车、双碳经济、无人驾驶、物联网、机器人等行业了,当然还有军工行业。 对于普通人,目前可以做的也只能是少花钱,多储蓄,先找个能维持生活的工作,坚持到经济复苏的那一天。 图片来自网络,侵权请联系删除。 本文由行者弋原创,欢迎关注,一起长知识! ![]() |
![]() 鲜花 |
![]() 握手 |
![]() 雷人 |
![]() 路过 |
![]() 鸡蛋 |
• 新闻资讯
• 活动频道
更多